中車株洲所近年自主完成了國內首套永磁牽引系統、智軌電車等一系列創新科技成果;鐵路專用自復位液磁斷路器通過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,解決了自動駕駛技術關鍵基礎部件的“卡脖子”問題;可用于時速400公里高速列車的制動盤與閘片打破海外對高速列車制動盤的壟斷……
株洲智軌電車
在新區,一批批解決我國“卡脖子”技術或填補國內空白的成果贏得廣泛關注和點贊,大大提振了人們對自主創新能力的信心。
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,實施“三高四新”戰略中,新區正以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、國家創新型城市為主線,持續開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高地的示范區建設,不斷促進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,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高起點 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示范區
國家級高新區如何在創新驅動發展中干在實處、走在前列?新區綜合自身核心優勢高位謀劃,大力實施創新驅動,提升核心競爭力。一直以來,新區都展現著一個“敢為人先、創新不止”的領跑者形象。
動力谷自主創新園
自2016年構建加快自主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“1+7+4”政策體系后,全區瞄準扶持企業自主創新、加快科技平臺建設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關鍵點發力,隨著“產業鏈12條”“1+4+5”人才政策體系等政策的加持,構建衍生出一個涵蓋企業科技創新、產業扶持、孵化鏈條、人才引進等創新創業的完美支撐體系。
今年,在科技部通報的2019年度國家高新區評價結果顯示,新區全國排名第27位。高新技術企業橫向成林,2019年,全區已培育出197家高新技術企業,“四上”企業達到583家,全年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60家,創歷史新高。
科技創新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,擁有2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等國家級企業創新平臺,84個省級企業創新平臺,涵蓋軌道交通、汽車、通用航空等產業,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2件。高新技術產業中,電子信息、新能源裝備等產業發展勢頭迅猛,朝著千億目標邁進。
功能區建設成效明顯。動力谷自主創新園開園5年來,園區累計已有科技中小型企業66家,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5家,年均增長率達10%,累計授權和在申的知識產權1600余項;在田心高科園,“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”的 獲批,成為全國唯一設在地級市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。
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,繼而撐起產業發展“高地”。數字經濟、共享經濟、5G應用等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不斷涌現。
今年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科技部、工業和信息化部、自然資源部、國家開發銀行印發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2019年度評估通報,表揚了全國4個示范區、5個示范園區和5個示范項目。新區作為“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”上榜。
今年,新區入圍全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名單,成為全省唯一一個兩業融合試點園區,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引領區的號角已然吹響。
高耐力 啃下創新“硬骨頭”
創新之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,打造科技創新高地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新區有定力有魄力有耐力。
面對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,新區從多方面發力疏通堵點,在市委、市政府大力支持下,新區統籌政府與社會各方資源,協調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深度融合,推動優勢產業向中高端延伸。通過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和夯實人才基礎,來激活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。
國家新能源汽車檢測中心株洲分中心
今年,新區與美國Ubi公司簽訂合作合同,促成其光學互動觸控設備的研發銷售業務落戶新區;與國內高校合作平臺建設,建成了中國電科創新院成果轉移轉化基地、國家新能源汽車檢測中心株洲分中心、湖南德龍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;中國科技開發院在我區設立了分院,以共建、共贏為目標,引導園區企業全面深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、合作,不斷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。
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無疑是一塊最硬的“骨頭”,新區從提升關鍵技術創新能力、企業創新能力、產業創新能力三方面激發活力,掌握競爭和發展主動權。
一系列重大科技取得突破。由中國中車牽頭、中車株機公司主要參與的“新一代交流傳動快速客運電力機車研究與應用”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;中車株洲所“軌道交通永磁牽引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”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;火炬安泰打破高端靶材依賴進口的局面,朝著“讓高端靶材全面國產化”的夢想漸行漸近;一系列創新故事精彩上演……
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,“人”是關鍵要素;企業發展要突破創新能力的瓶頸,也需依靠人才的力量。
近年來,新區人才高地戰略初顯成效。當前,新區有羅安、歐陽曉平等15位院士先后在園區設立工作站,朱強、劉正白等一大批專家來園區創業;截至目前,我區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385人,同比增長8%;累計引進優秀青年人才1853人,同比增長160%;高技能人才639人,同比增長120%。
高質量 “新區智造”碩果累累
在創新中改變、升級、跨越,換來的是不竭動力,結出的是累累碩果。
高鐵株洲西站
具有世界領先水平,體現“中國速度”的“復興號”;體現“中國力度”、開創我國鐵路重載運輸新紀元的3萬噸重載電力機車;體現“中國硬度”、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、被喻為“工業的牙齒”硬質合金;沿著兩條“畫”在地上的“軌道”就能夠快速行進、全球首列智軌列車;這些都來自新區………
新區新增發明專利授權持續、快速增長,2019年較2015年實現超3倍增長達1626件,當年獲得創業風險投資機構的風險投資額已達2.2億元。產業園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10.9%,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8件,是上海的近兩倍,也是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。年均專利申請量增幅超過15%,發明專利授權量增幅達12%以上,新區成為全國創新活力和創新能力較強的區域。
近日,由株洲高新區管委會、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聯合編制的《中國動力谷 株洲高新區創新發展指數(2020)》正式發布,從報告各分項指標來看,新區創新發展整體呈現創新生態持續優化、雙創活力澎湃發展,產業規模效應強力發揮、動力谷品牌優勢突顯,開放合作全面深化、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,區域貢獻日益增強、跨界融合全面深化四大特點。
中南高科株洲產業園
創新新區吸引世界關注。世界500強企業中南高科落戶新區,并在今年同時開建兩期項目建設,該企業負責人表示,之所以選擇在高新區發展,正是因為對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,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高地的示范區建設充滿信心。
隨著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來新區創夢、創業、創富,奔向科技創新高地示范區的新區朝氣蓬勃。每一步都審時度勢,每一步都大膽作為。下一步,新區將緊緊圍繞“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示范區”這一目標,高質量謀劃“十四五”科技創新規劃,加大創新要素聚集,打造中部地區一流創新生態。
作者:王娜
責編:殷娜娜
來源:株洲新區融媒體中心
專題
評論